你知道吗?电影CG技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新鲜出炉时的“一眼假”,到发展中期的“栩栩如生”,直到如今“以假乱真”的水平,CG技术在电影中越来越常见,其发展也趋向成熟。咱知道了吧,以一个简单的特效镜头来说,大概要经历概念设计、3D建模、动画特效制作、渲染以及合成等多个步骤,这是一个团队的协作成果。
话说回来,CG是什么?什么是CG?CG是ComputerGraphics(计算机图形学)的英文缩写。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印刷品的设计、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
举个栗子,应用于电影的CG技术,计算机动画(ComputerAnimation),是借助计算机来制作动画的技术。虽然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指三维图形,事实上同时包括了二维图形以及视频处理。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印刷、网页设计行业到三维动画,影视特效行业,CG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的壮大着,现今更是形成了一个可观的经济产业。
CG技术的发展历程可算是精彩纷呈。CG技术从诞生至今不过数十年时间,有关这种技术,近年来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可算是《阿丽塔》。这个贯穿全片,半人半机械的战斗天使,将CG和真人和谐融合,把CG角色推向一个新高度。这部电影是CG技术的一次大检验,该片监制也是詹姆斯.卡梅隆。为了实现阿丽塔的真实质感,在角色塑造上,阿丽塔拥有包括眉毛和睫毛在内的47种毛发造型,在她身上,有超过13.2万根头发、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脸和耳朵上有近50万根“桃色绒毛”。
CG技术一路发展过来,我们在不同的电影作品中看到这项技术在稳步提升。比如说在1985年的《少年福尔摩斯》中,一个神父因为中了毒箭之后产生幻觉,看到窗户上一个画上去的骑士跳了下来,这个仅仅只有几秒钟的镜头,就运用了CG技术。再比如在《指环王》中大家熟知的角色“咕噜”,他的动作就是通过演员“演”出来,再通过他身上的传感器,把动作数据传入电脑。
进入“全信息时代”的21世纪,各种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设备涌入千家万户。CG艺术的普及程度也跟着水涨船高。除影视行业之外,媒体业、游戏公司等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CG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国内外的高等学府、艺术院校也陆续开设相应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利用电脑进行创作。在近年比较火热的《猩球崛起》系列中,最能体现CG技术有多高超的是猩猩那遍布全身的毛发。为了让“猩猩”更像,《猩球崛起3》里的每一根毛发都不用人类毛发建模,而是采用了猩猩的毛发。每只猩猩大概有500万跟毛,而特效师们需要一根毛一根毛地去做,所以,这项工作,每只猩猩要做500万次,而电影里有上百只猩猩。
总的来说呀,CG动画的制作比起传统动画片的制作来说是非常有效率的。首先在CG动画制作本身方面,已经节省了一定开支。一部动画影片,若普通传统动画公司,整个从业人员约有3000到4000人,每月产量可以达到200本,这种工作效率是非常惊人的。当然,这忽略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而CG动画无需实质性的纸张,几乎完全动用计算机制作,节省了物理成本,也有助于环保。由于CG动画的制作不像传统动画那么多工序,速度方面也远远比传统动画更快。一般需要2年便可完全完成一部电影作品。当然,想创作一部好的CG动画,往往需要在细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其次在收益方面,CG动画的电影收入也比较可观,大家不妨可以查看近年全CG动画电影的票房,这些电影已成为好莱坞最赚钱的电影类型。可以想象,若要拍一个成千上万人大场面的全景,用CG绝对会更划算了。所以,若是灵活运用CG技术,只是在影视方面就可带来无穷的效益。
展开全文
这里敲黑板划重点,记得在2015年的《速度与激情7》里,CG技术就成功让已经去世的保罗.沃克“复活”。不仅对于重现经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科技已经达到了“无中生有”的地步,如今,顶尖的CG作品,光凭肉眼已经无法区别真假。除了前文体提及过的电影,这里继续列举几部本人认为十分不错的CG电影供大家参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该片获85届奥斯卡最佳特效奖,影片中的老虎90%的戏都是有电脑CG制作。对于动画本身来说,这次的动画质量是一次飞跃式的改进,在制作构成中,即使李安导演批准了一个镜头,视觉制作团队还会花两到三个星期对那些最细微的差别进行调整。这部电影营造出惟妙惟肖的海浪、真假难辨的老虎、璀璨的星空、夜光深海鱼群的涌动、鲸鱼飞跃带出的水花等等,这些背后都是非常值得欣赏的CG技术。
△《双子杀手》这部电影同样由李安执导,电影中51岁的威尔.史密斯和23岁的自己的CG复制品一起表演。视觉团队表示,他们最大的成就是从头到脚创造了一个完整的CG人。在有两个威尔.史密斯的镜头中,威尔.史密斯本人扮演年老的那个角色,另一名参考演员扮演年轻的那个角色与他演对手戏,然后切换到动作捕捉阶段,威尔.史密斯本人扮演年轻的角色。
△《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精湛的CG特效、完美的动作捕捉、扣人心弦的剧情,还有粉丝们对风靡世界82年的原着漫画的热爱,最终使《丁丁历险记》成为了2011年全球银幕上的主角。事实上,更让行业人为之振奋的是,《丁丁历险记》不仅体现了表演捕捉技术给影视行业带来的新变化,更因为这部影片实现了表演捕捉技术在动画中的完美运用,真人与动画的契合,已经让人类无法阻止CG技术向前大肆迈进了。
△《地心引力》在这部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都是使用的CGI技术,唯一实拍的就是演员的脸。导演用了大量的CG特效再现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还专门搭建了特殊的拍摄棚在水下模拟完成了失重状态的表演。然演员实拍的只有脸部,为将真空中的失重状态表现的完美无瑕,主演仍需记下长串精准复杂的动作,并要和支撑身体的运动支架相配合,难上加难,每一个长镜头都需要多次演练。
△《蜘蛛侠:英雄远征》《蜘蛛侠:英雄远征》用了大约2900个特效镜头,讲述了四种基本生物——石人(地球)、水人(水)、火人(火)和旋风(空气)。如当中的水人,需要多个水的模拟,从运河水到细雾和喷雾,同时试图保持一个动态的,不断变换形式的角色。
换作是你,你会怎么看待这些CG技术呢?评论区聊聊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